2007
在印尼度假勝地峇里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,顯然不像會議地點的天氣那樣風和日麗,而是陰霾密佈滿是暗湧:由於美國的橫蠻態度,大會差點就無功而回。
10年前《京都議定書》定出的首階段減少排放廢氣目標於2012年屆滿,今次大會重點是制訂談判時間表,希望在2009年之前拍板決定2012年後的減排目標。在這個議題上,歐盟的建議是,當制訂新的減排目標時,須根據一個指導方針,即須在2020年前,在1990年的水平上減少25%至40%的溫室氣體,以此為中期指標。
這個建議既客觀亦循序漸進,但美國卻堅拒接受,這正是大會要延期一天結束的其中一個原因。美國的取態有跡可尋,因為《京都議定書》簽署10年來,美國一直不理不睬,原因是恐怕一旦接納《京都議定書》內的減排目標,美國的經濟會受到影響。1997年6月,美國參議院以95票對0票通過《伯德‧哈格爾決議》,要求政府不得簽署任何「不同等對待發展中國家和工業化國家、有具體目標和時間限制的條約」,因為「這會嚴重危害美國經濟」。布殊上台後,更開宗明義不會批准《京都議定書》,原因也是與美國經濟有關。
美國是世界頭號工業大國,人口雖只佔全球的4%,但在總量以至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俱列全球第一,佔了全球總排放量的25%。這次大會,美國一開始就擺出了一副不願接納歐盟建議的態度。歐盟向來在減排方面表現積極,在有關技術上也遠比美國成熟,本來對這次大會期望甚殷,但由於美國的不合作,歐盟立即還以顏色,說一旦協議拉倒,歐盟就會抵制下月在夏威夷舉行、美國主催的主要經濟體氣候會議。
聯合國氣候專家今年早前發表報告,警告若不大幅度減少廢氣排放,我們居住的這個星球將百病叢生,病徵包括海平面上升、乾旱、天氣惡化、物種絕滅。今次氣候大會險無寸進,是由於美國拖後腿之故,歷史會記住這一天。
↗ 圖為2000年在荷蘭海牙召開世界氣候大會期間,舉行抗議活動的示威者取得了最終的勝利--- 用一塊餡餅把美國代表趕下講台:
10 | 2024/11 | 12 |
S | M | T | W | T | F | S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2 | |||||
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
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
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
24 | 25 | 26 | 27 | 28 | 29 | 30 |